“这辈子最骄傲的就是穿过军装!”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皇岗边检站执勤十三队党支部举办了一场特别的主题党日活动——5名从部队转改的党员民警分享从“橄榄绿”到“藏青蓝”砥砺前行的初心故事。
“老皇岗人”执勤十三队党支部书记谭爱彬抚摸着泛黄的工作笔记感慨道:“当年设备简陋,全靠手记脑背,容不得半点错漏。现在虽然设备先进了,但学习的脚步永远不能停。”
谭爱彬是一名边检老兵,经历过从“鱼塘泥地、板房验证”到现代化皇岗口岸的沧桑巨变。如今,他带领队伍在智慧口岸建设中与时俱进,锻造移民管理过硬本领,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终身学习”的职业追求。
展开剩余55%该队四级高级警长班霞被同事们称为“班师傅”,这位飒爽的女警亲历了1998年武警职改民警的历史节点和皇岗口岸成为首个24小时通关口岸的激动时刻,用30年的坚守传递着国门守护的接力棒。“那时候验证全靠人脑手工,一字一字核对。现在看到年轻同志用新技术高效工作,用流利外语服务旅客,这份责任的传承让我欣慰。”她说。
“新兵连,20多人挤在闷热的坑洞。这段经历教会我们,纪律是军人的生命线;坚持和团队精神,是人生最硬的基石!”该队四级警长张宝钦的分享引发大家的共鸣。从“数着日子熬”到“争着抢着干”,他把部队培养的坚韧品格带到了边检岗位,在疫情防控、重大安保等任务中冲锋在前。
大爆炸中逆行救人,香港回归时坚守岗位……曾在武警边防部队从事技术保障工作的转改职工李观荣分享了自己的军旅故事。1993年,他参与“清水河”大爆炸救援,面对浓烟和随时坍塌的危险,心里只想“快救人!快灭火!”毫不畏惧往前冲。1997年香港回归时,他光荣值守岗位确保查验设备安全。
“现在我的钢枪变成了螺丝刀,但守护国门的责任一样重!”在机房搬迁、“货检快捷通”改造等新“战场”,他圆满完成多次系统升级改造等硬仗,用专业和担当筑起国门科技防线。
“衣服颜色变了,但这里——”该站一级警长李旭峰拍着胸口的党员徽章说,“永远不变!”
在这场特殊的主题党日活动中,老中青三代转改民警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着不平凡的坚守。
文 | 记者 张璐瑶 通讯员 黄俊生 艾卓尔
图 | 皇岗边检站
发布于:广东省证券配资官网入口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