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注意到,最近黄金和人工智能这两大热门话题,在投资圈简直火到发烫了,各路神仙都在讨论,连美国银行的最新调查也直接把“做多黄金”评为当下市场最挤的一门生意,堪比春节火车票抢票大战,好像谁都不想最后站在门外,看别人发财自己闷声吃瓜,是吧。
但别急,我看到这份报告,脑子里第一个弹出来的疑问就是,这些大佬们到底在怕什么?刚刚还在鼓吹做多美股和黄金,下一秒就集体高喊“AI泡沫危险”,你说这情绪是蹦极还是坐过山车?话说回来,这年头投资市场情绪变化,要说比恋爱还刺激,分分钟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谁还敢说自己能把握所有风向。
其实,这个调查看着热闹,背后可是藏着不少玄机。先不说那些数字,什么八个月新高、历史上的“极低”现金配置,说白了,机构的钱袋子都敞开了,股票买得猛,债券全扔了,现金都捞出来上阵,“敢死队”气质一秒拉满。那你呢,路人投资者,是不是看到这阵势,也禁不住跟着冲动起来?可问题来了,乐观过了头,会不会摔个跟头?还是说,这帮基金经理其实都在偷偷玩自己的“接力棒”,谁当最后那个“接盘侠”也不太好说。
再看市场的风险偏好,都说流动性好得像2021年时,那就是人人都是小财神。往往这种时候,大家的胆子一个比一个大,能押就押,敢赌就赌。对经济的乐观也直接上了热搜,想当然觉得“无着陆”、“软着陆”、“硬着陆”,排列组合一番,怎么都能说个圆。可你仔细一看,这种赌气味道也挺明显。
很有意思的是,调查显示投资者都快不怕经济衰退了,这乐观劲头几乎盖过早前的担忧。可你还敢信吗?经济增长和通胀双强劲,这种“既要又要”的场面,真能持续多久?33%的人说不着陆,剩下的不是软就是硬,难不成还有“漂浮着陆”?反正,统计一出来,数字怎么组合都有故事。
美国股票这几个月居然又成了超级受宠,超配新高,这套路跟去年还不太一样。可是你听听,创纪录的60%受访人都觉得全球股市估值过高,明摆着是满满的“价值焦虑”。钱是撒出去了,心里却还是疑神疑鬼,这就跟吃火锅怕长胖,嘴上说要控制,实际上一筷子下去又一盘,谁不是这样的纠结?
再说AI股票吧,风头正劲大家都知道,最近的行情简直有种“睁眼醒来又涨一波”的既视感。报告里54%的受访者明确觉得已进入泡沫区,这数据不低了,市场热议好像都在喊着这泡沫啥时候会爆。列为最大尾部风险,怕啥?很多人认为,这AI热潮仿佛跟当年的互联网泡沫一个调调,上上下下,马路边都能碰到“AI创业小白”,结果没多久一地鸡毛。但投资人就是赌心拔天下,明明觉得泡沫来了,手却还是忍不住去摸一把,不赚最后一口,像是亏了祖宗似的。
尾部风险排名一看,就知道大家对未来的焦虑全都投射在这几条炸药包上。9月时大家还在怕“第二波通胀”,转眼AI泡沫就稳居头号黑天鹅,这情绪转得比玩游戏卡牌还快,说明所谓“大佬预判”其实也就是跟风一阵而已。你说吧,尾部风险这东西,本来就是天知道会不会发生的事,谁都喜欢猜,但真爆了也没人能提前化解。
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做多黄金”被评为最拥挤交易,但实际上很多基金经理手里的黄金头寸却明晃晃贴着地板。统计下来,黄金配置加权平均才2.4%,大部分人空仓,只有少数人稍微沾了边。这不就是“送分题不会做,反倒死磕难题”?坚决做多嘴上喊,实际下单时反倒谨小慎微,这种表里不一的矛盾,你是该说市场聪明还是怕死?
前阵子,现货黄金一度突破4000美元,是“史上首次”,光听这标题都让人心跳加速。可紧跟着,报告又说大多数基金经理真正加仓的并不多。配比低又喊成最挤,突然一下就让人怀疑,这是不是那种“空头吆喝吓多,实干家用脚投票”的场面?说白了就是大家都体会到了“黄金香”,但嘴上嚷嚷的比实际买进的多得多,这就跟“朋友圈晒打卡,实际生活该咋过还咋过”差不多意思。
把镜头拉回来,市场乐观气氛沸腾,仓位配置过高也好,自信满满也好,其实谁都知道,“易燃易爆”的气氛,稍微遇上个突发事件就会瞬间变脸。这时候,美银策略师迈克尔·哈特内特不客气——AI泡沫、通胀、美联储“丢掉独立性”,这些大雷一旦哪怕只炸一个,市场就可能迎来溜冰场般的滑坡。5%的贸易战风险虽然比以前低了,可别忘了,历史上的风险往往就是“小概率事件”乘带着“黑天鹅”翅膀飞来的。
顺着调查再看,投资者对高仓位、拥挤交易的回报潜力似乎还抱着希望。明明知道风险,也不愿意彻底退出,说到底还是那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像私人信贷被点名,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全市场都心知肚明,但谁也已经浸泡在这汤里了,不嗦上一碗大概率还是不甘心。
另外一个比较微妙的地方是,市场的风险偏好突然改变,带动股票和商品短期继续冲高。只不过,一旦通胀预期或者政策出了岔子,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场面随时可能上演。黄金、人工智能,都是“爆款”中的“爆款”,可当爆火变成爆雷,那个接盘的人又是谁呢?
你发现没有,这年头炒黄金的人多得像去超市抢便宜,一传十,十传百,可实际真正敢于重仓的人,又缩在角落里观望。嘴上是喊得卖力,身子骨却老稳老稳的,深藏不露。和AI概念一样,大众想象的财富自由都是明天就来,但报告出来后,大家心里其实都打鼓,“AI会不会像当年区块链爆掉的那波”?投资圈的套路,大部分人都不是最新技术的受益者,更多是见证者,甚至是被动的搬运工。
而你,会不会被当前市场氛围给带走?看到别人风风火火买黄金,疯抢科技股,心里痒痒的,实际上却发现看似都在赚钱,但真拿到手里的又有几个?其实,投资就是这样,越是全民狂欢的时候,越是要摸一下自己的钱包,别让兴奋冲昏了头脑。
再品市场对于AI是否泡沫的反复争论,现实还不是很清楚,没人能百分之百断定这一轮热潮到底是价值驱动还是纯粹情绪蹦跳。你要是问专家,没人敢打包票,今天的“天选项目”明天就可能换一茬,行业里最怕见的就是这“每隔三五年爆一轮”的循环。现在54%的基金经理说AI概念是泡沫,等过两个月数据一变,又该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其实,这种市场情绪,每一轮都像极了“割韭菜”的味道,新鲜,刺激,惊心动魄。昨天黄金还炙手可热,今天阔步前行的可能是新能源车、医药、A股独角兽,谁能一直站在浪尖?投资者纷纷捕风捉影,结果最后大多数还是原地打怪。
抛开情绪看本质,市场就是情绪和价值不断拉锯。基金经理们嘴上一套、实际操作一套,这种“表演艺术”背后,是深谙风控和人性的大智慧。你不跟风吧,怕错过机会;跟风吧,怕成了最后的买单者。
而这场“做多黄金”、“AI泡沫”的大会战,其实也告诉了每个投资者一点——无论市场多热闹,风险和价值始终是并存的。能否找到自己的投资节奏,问自己值不值得、敢不敢冒险,毕竟,这一切的最后责任,还是得自己承担。
现在回头看这份报告,不禁要多想两句。为何本月做多黄金如此“拥挤”,却实际很少基金经理真敢上车?为啥AI泡沫已是公开的“大尾巴狼”,市场还如此趋之若鹜?这些问题,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甚至连基金经理本尊都不敢说自己稳稳地站在风口浪尖,毕竟,风口来得快,去得也猛。
所以你说,咱们到底该如何从这样的舆情浪潮中冷静下来?看到别人火热操作,还是得琢磨下那句老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你怎么看现在AI与黄金的市场热潮?你会选择冲进“最拥挤的交易”,还是远远观望,安全第一?来,说说。(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证券配资官网入口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